摘 要:輸油氣場站完整性管理目前仍然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其目的是針對不斷變化的場站設備設施及運營中面臨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技術評價,制訂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不斷改善識別到的不利影響因素,從而將站場運營的風險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內。為此,提出了一套系統(tǒng)、綜合的油氣站場完整性管理技術方法,重點建立了站場完整性管理框架和流程,闡述了場站風險管理技術(RBI、RCM、SIL)的應用范圍,引進并開發(fā)了多項場站完整性管理關鍵技術,包括場站數(shù)據(jù)庫管理技術、后果評估技術、站場內外腐蝕控制技術、站場壓縮機故障診斷評估技術、站場管線超聲導波檢測技術和儲氣庫井的完整性評價方法等,完善了場站完整性管理技術支撐體系,開發(fā)了場站風險評估軟件(功能分為4個部分:具體設備風險評估、場站數(shù)據(jù)評估、個體設備風險評估、基本數(shù)據(jù)分析),并已在陜京天然氣管道所屬站場全面推廣應用。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于站場完整性管理技術的發(fā)展,持續(xù)改進、減少和預防站場事故發(fā)生,經濟合理地保證油氣設施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輸油氣 站場 儲氣庫 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評估 風險管理 對策 應用
Integrity management of oil&gas transmission stations and the related core technologies
Abstract:The integrity lTIanagement of an oil&gas transmission station is still at the stage of exploratory research,which aims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risk iactors in various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or dur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On this hasis,we can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 strategles,thus to mitigate the risks and keep the risk level under control.In view of this,we presented a series of methodologies for the integrity management of an oil&gas transmission station.First,we established a framework and a flow Process,explaining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evaluation tools like RBI(risk based inspection),RCM(reliabilitv centered maintenance)and 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Apart from that,we completed a supporting system for the station¢s integrity management by introducing and developing many other core technologies,including station database management,consequences evaluation, corrosion control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station,the compressor diagnosis and vibration testing,uitrasonic wave guided testing in line plpes,the untegrity eValuation methods of storage wells,and so on.Moreover,the risk evaluation software vcas developed for a specific station with four functions.The above methodologies wer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stations operated by the Shaanxi-Beijing Gas Pipeline project.This study will be of great vaiue in promoting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e station¢s integritv management,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ccidents at stations,and ensu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in an economic and feasible way.
Keywords: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station,gas storage tank,integrity management,integrity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application
油氣管道運輸是我國五大運輸產業(yè)之一,對我國國民經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譽為國民經濟的動脈。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油氣長輸管道的依賴性逐漸提高,而油氣管道對經濟、環(huán)境和社會穩(wěn)定的敏感度也越來越高,油氣管道的安全問題已經是社會公眾、政府和企業(yè)關注的焦點,政府對油氣管道的監(jiān)管力度也逐漸加大。因此對油氣管道的運營者來說,油氣管道運行管理的核心是“安全和經濟”。
由于當前中國的油氣管道多為20世紀70年代所建設,隨著運行時間延長,管道事故時有發(fā)生,如何解決油氣管道運行安全問題是當前解決老舊油氣管道設施安全運行的首要問題。對于新建管道,由于輸送壓力高,事故后果影響嚴重,如何保證管道在投入運行前期事故多發(fā)期的運行安全,同時降低成本也是當前新建管道所面臨的主要問題[1-15]。
當前世界各國管道公司都采用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模式,并且主要集中在線路的完整性管理,內檢測技術的發(fā)展為完整性管理的推進起到決定性作用,但近年來,場站發(fā)生的事故逐漸增加,國外大型管道公司逐漸重視場站完整性管理工作,管道研究學會(PRCI)設立了科研項目對場站完整性進行專題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場站完整性管理的推進需要建立場站完整性管理體系,開發(fā)場站完整性技術。由于場站設備種類繁多,技術要求復雜,各國在推廣應用方面都比較慎重,都在考慮與傳統(tǒng)管理的結合,使之適應現(xiàn)場的管理和技術需求[3-4]。
管道運營公司開展站場完整性管理,與線路完整性管理的出發(fā)點相同,即針對不斷變化的場站設備設施風險因素,對站場運營中面臨的風險因素不斷進行識別和技術評價,制訂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不斷改善識別到的不利影響因素,從而將站場運營的風險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內[16-19]。
站場完整性管理的目的還在于建立和提出一套專門適用于管道運營公司需求的技術文件,這些體系文完整性保障技術的廊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于保障場站的安全運行意義重大。
1 站場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
站場設備設施包括壓縮機、泵、加熱爐、閥門、工藝管道、儲罐和儀表等,場站完整性管理的總體目標就是保證管道系統(tǒng)安全、可靠、受控,避免重大安全、環(huán)境責任事故,其方針、目標及原則如下。
1.1 站場設備完整性管理方針
通過站場設備完整性管理,努力達到設備設施100%完好率,有效識別場站運行風險,采取合理控制措施,提前預控場站風險,控制泄漏產生,使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技術基礎上,為管道安全生產運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2 站場完整性管理原則
在設計、建設和運行新管道系統(tǒng)時,廊融入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做法。
1)進行場站動態(tài)的完整性管理。
2)建立完整性管理機構、管理流程,配備必要的手段。
3)對所有與資產完整性管理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整合。
4)不斷在場站完整性管理過程中采用各種新技術。
1.3 站場完整性管理目標
1)建立職責清晰的完整性管理體系,并持續(xù)改進。
2)有效識別站場設施中存在的風險,使站場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3)保證運行設施完好率,力爭在線運行設備達到零故障運行。
4)設備備品、備件安全庫存制訂合理,各類設備備品、備件的儲備能夠保證設備維修要求。
5)數(shù)據(jù)實現(xiàn)信息化集中管理,設備數(shù)據(jù)收集達到各類統(tǒng)計、分析的要求。
6)追求設備全壽命周期費用經濟和實現(xiàn)生產綜合效率最高。
7)通過科學維護延長設備設施的壽命。
8)防止出現(xiàn)由于操作和管理不當引起的泄漏或斷裂。
9)持續(xù)提升安全關鍵性資產的可靠性和可用優(yōu)率。
1.4 站場完整性管理流程
站場完整性管理首先要分析站場管理的特點,建立一套場站完整性管理文件,文件覆蓋場站的主要設備設施,然后從風險的識別開始,按照設備設施、人員誤操作、工藝管線的風險進行識別,再通過場站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如基于風險的檢測(RBI)、基于可靠性的維護(RCM)、安全儀表系統(tǒng)分級(SIL)等技術進行風險分級和排序,確定設備設施、管線的維護周期和時間。通過維護周期和時間的確定,進行風險預防和控制,實施場站設備設施的檢測、完整性評估,基于此開展場站設施的維護維修,整個過程中,建立場站基礎數(shù)據(jù)庫,使數(shù)據(jù)與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最后,通過效能評價,持續(xù)改進站場完整性管理。陜京管線所實施的站場完整性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
2 站場風險管理與定量風險評估
2.1 站場風險管理技術的選擇
站場完整性管理是一個持續(xù)循環(huán)和不斷改進的過程。應根據(jù)不同的資產類型和狀態(tài),采用系統(tǒng)的、基于風險的方法,制訂站場完整性管理計劃,通過各種風險管理技術的應用,可對站場資產進行風險排序,了解和掌握關鍵性資產,明確造成風險的原因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制訂并采取預防措施減緩風險。推薦采用的方法如下:
應用HAZOP分析對整個站場的因果分析來確定新的或者已有的工程方案、設備操作和功能實現(xiàn)的危險,主要用于新建站場和工藝變更較大的場站;站內管線與所有承壓靜設備采用基于風險的檢驗(RBI)技術,建立檢驗計劃,預防風險的發(fā)生;儲罐主要采用基于風險的檢驗(AST-RBI)技術,建立儲罐檢驗計劃,識別和發(fā)現(xiàn)風險;壓縮機、泵、電機等轉動設備以及靜設備維護,采用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護(RAM)技術,建立預防性的主動維護策略,防止風險的發(fā)生;保護裝置、安全控制系統(tǒng),采用安全完整性等級評估(SIL)技術,建立測試計劃,降低風險發(fā)生的程度;定量風險評價(QRA)的方法不是簡單地設置防護帶,而是采用系統(tǒng)的風險分析來識別危害性站場設施潛在的危害,定量描述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如損失、傷亡等),計算總的風險水平,評價風險的可接受性,對站場設施的設計和運行操作進行修改或完善,從而更科學有效地減少重大危害產生的影響。
2.2 站場定量風險評估及軟件技術
以陜京管道榆林壓氣站為例,說明站場定量風險評估技術的應用。目前榆林壓氣站是世界最大的壓氣站,裝機總容量達到205 MW,年輸氣能力達到300×108m3,分為3個區(qū)域,分別是陜京一線、二線、三線壓縮機區(qū)。下面以陜京一線壓縮機組區(qū)域為例,開展了定量風險評估,開發(fā)了風險分析軟件,對相關設備設施進行了風險排序,確定了再檢驗的周期。
2.2.1風險評估程序與參數(shù)選擇
場站定量風險評估程序包括代表性流體的最后相態(tài)確定、泄漏孔徑的選擇、泄漏量的計算、泄放類型的確定、泄放潛在影響區(qū)(失效后果計算)、失效概率分析以及風險值計算7個步驟。上述程序中進出榆林壓氣站的660mm管道輸送標準天然氣[20],泄漏孔徑選擇0.25in(1in=25.4mm,下同)、1in、4in和破裂4種情況,泄漏量按照音速和亞音速公式或計算總量得到[21],泄放類型對于小于0.25in孔選擇為持續(xù)泄放,大于0.25in孔為瞬時泄放[22]。
2.2.2失效概率計算
根據(jù)API 581標準以及榆林站1999—2012年的失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2],考慮管理修正系數(shù),一線榆林壓氣站內管線和典型沒備失效概率確定結果如表1所示。
2.2.3失效后果計算
分別按設備破壞面積和人員的致死事故面積計算失效后果,由于設備和管線完全破裂的可能性很小,末計算破裂的失效后果,主要設備失效后果影響區(qū)域見表2。
2.2.4風險計算
設備或管線的風險值為失效后果和失效概率的乘積(表3),設備風險要比管線風險大得多,而其中5套壓縮機組不論是失效后果還是失效概率都是最大的,其次是重力分離器和旋風式分離器,以上所得風險數(shù)值為相對比較數(shù)值,不同站、同站不同區(qū)域之間沒有可比性。
2.2.5站場風險評價軟件
以榆林壓氣站為例,開發(fā)了站場的風險評估軟件,功能分為4部分:具體設備風險評估、站場數(shù)據(jù)評估、個體設備風險評估以及基本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計算結果頁面綠色框表示幾乎無風險,可繼續(xù)使用;淺綠色區(qū)域表示低風險,需加強監(jiān)測,安排中、長期的維護計劃;黃色區(qū)表示中等風險,采取措施使得向低風險方向變化;橙色區(qū)域表示高風險,需盡快安排短期維修計劃,避免發(fā)展為事故;紅色區(qū)域表示極高風險,需要立即維修、更換管道或采取補救措施。
3 場站完整性保障關鍵技術與應用
3.1 大型壓縮機系統(tǒng)的關鍵部位監(jiān)測技術與應用
壓縮機系統(tǒng)的各個部件和管道大多是通過焊接和螺栓連接。這些連接處,特別是配管及管道附件,存在較高的由振動引起的疲勞失效潛在風險,采取相應的監(jiān)測技術對壓縮機的關鍵部位進行檢測,確保壓縮機及其附屬沒施的完整性。
壓縮機組離線振動測試采用研發(fā)的IOTECH設備,以及開發(fā)的分析軟件EZ-Analyst軟件,遵循國家標準CB/T 6075.6—2002[23],對北京市衙門口加氣站4臺機組進行了測試,選取了20個點進行振動測試,分析測試信號,測試中發(fā)現(xiàn)了16個C類和D類風險點,其中C類風險點為振動處在該區(qū)域不能長期運行,如有合適的機會需要維修,D類風險點為振動在該區(qū)域處足以導致設備損壞,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在線振動測試是通過在壓縮機組安裝固定式振動測量傳感器,采集數(shù)據(jù)不斷分析振動疲勞的影響,儲氣庫注氣往復壓縮機組已安裝了北京化工大學博華信智系統(tǒng)進行實時監(jiān)控,一旦發(fā)現(xiàn)異??商崆鞍l(fā)現(xiàn)。
3.2 站場管道超聲導波檢測技術與應用
超聲導波呵在一個測試點對于一個大的長距離的管道內部材料進行l00%的檢測。系統(tǒng)可檢測直徑為2~48in的管道,常用于下列情形:穿越套管、穿越圍墻、直管段的l00%檢測、各種支架下的管道檢測、架空工程管道、防腐層下腐蝕檢測(只需清除很少的絕緣層)、低溫管道、球形支架、護坡管線等。根據(jù)檢測信號,分析出管道的焊縫、法蘭、支撐等特征和管道上的各種缺陷,并對缺陷的嚴重程度做出評估。
陜京管道自2005年引進超聲導波技術以來,完成了陜京一線、二線、儲氣庫等28個站場的檢測,共檢測各種管線(天然氣、凝析油、排污)包括站內和長輸、集輸管線100km,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超過5900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缺陷超過150處,保證了站場工藝管道的安全。
3.3 儲氣庫井的完整性評價技術與應用
儲氣庫井采用多層管柱電磁探傷成像測井技術,實施油套管檢測,并建立儲氣庫檢測和評價標準。多層管柱電磁探傷成像測井技術可同時對2層管柱進行探傷和厚度測量,測定2層管壁的厚度變化值,探明套管橫向和縱向的損傷。該儀器外徑為42mm(帶扶正器為45mm),實現(xiàn)了不壓井對油套管的腐蝕情況和傷害的檢測。應用該儀器實現(xiàn)了儲氣庫177.8mm、73.0mm、88.9mm、114.3mm油管的檢測,其中油管的檢測精度可達壁厚變化0.5mm,套管的檢測精度可達壁厚變化1mm。
中國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大港儲氣庫群(以下簡稱大港儲氣庫群)采用多層管柱電磁探傷成像測井評估技術對65口生產井進行了檢測,發(fā)現(xiàn)注采井的生產管柱存在部分滲漏現(xiàn)象,確定了井下油套管的井下技術狀況,為制訂注采井修井方案提供依據(jù),定量化地開展了注采井安全性評價工作,建立了注采井安全評價的標準。
3.4 大港儲氣庫群地下管線綜合檢測技術與應用
3.4.1大港儲氣庫群腐蝕風險
大港儲氣庫群處于天津市大港區(qū),土壤地質環(huán)境較差,腐蝕高發(fā),目前大港儲氣庫群由6座儲氣庫組成,地面系統(tǒng)縱橫交錯,地面管道設施建設時間前后跨度已達10a,風險極大,需要對該地區(qū)地面設施開展場站完整性管琿。
3.4.2場站檢測技術應用于內外腐蝕控制
2012年,大港儲氣庫群進行系統(tǒng)的風險識別和檢測評估,檢測技術使用以色列Isonic2006便攜式聲定位多功能超聲成像檢測系統(tǒng)、相控陣檢測技術以及英國GUL超聲導波檢測系統(tǒng)進行檢測,對該地區(qū)管段進行l00%短程導波檢測,對呵疑信號進行導波成像,在重點區(qū)域進行超聲波C掃描檢測,在500多個檢測部位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的氧濃差腐蝕,均在入地端500mm內發(fā)生,并且伴有高溫氧化特征的電化學腐蝕發(fā)生。
按照GB 50251—2003輸氣管道工程規(guī)范規(guī)定,使用ANSYS軟件和DNV-RP-Fl01標準進行缺陷評估,確定了24個不可接受的腐蝕缺陷點,并進行了缺陷補強修復和換管,確定了l74處防腐層破損點,使用了抗高溫涂層材料在高溫、濕熱環(huán)境下進行防腐層補傷,在含水、腐蝕環(huán)境復雜的部位使用了黏彈體進行防腐層修復。
通過場站完整性管理的防腐有效性專項管理,保障了站場工藝管線的安全,消除了隱患,效果明顯。
3.5 站場完整性管理的數(shù)據(jù)管理技術與應用
陜京管道建立了由基礎數(shù)據(jù)庫、失效數(shù)據(jù)庫、維修數(shù)據(jù)庫、檢測數(shù)據(jù)庫等組成的站場完整性管理的數(shù)據(jù)管理平臺,建立場站完整性管理系統(tǒng),將設備、流程、數(shù)據(jù)、工作流、監(jiān)測、檢測、維修等全部固化到工作中,實現(xiàn)場站完整性管琿。
通過站場3圖(平面、三維圖、工藝流程圖)實現(xiàn)站場的全方位管理,利用三維方式實現(xiàn)設備的動態(tài)瀏覽,全方位系統(tǒng)化地實施設備狀態(tài)監(jiān)控,實現(xiàn)檢測數(shù)據(jù)、設備屬性與三維模型、工藝流程圖的銜接,實現(xiàn)設備圖選查詢。
4 結論
考慮管道運輸行業(yè)高風險的特點,特別是隨著國內目前高壓、大口徑管道的投產運行,其數(shù)量大幅增加,管網(wǎng)的輸送壓力也不斷增加,國內油氣輸送企業(yè)、城市燃氣等企業(yè)有必要推進場站完整性管理,通過場站完整性評估技術和管理手段的實施,全面系統(tǒng)地指導油氣管道企業(yè)資產的運行維護管理,提高企業(yè)整體技術與管理水平。但場站完整性管理的推廣過程中還更應注意盲動性,與現(xiàn)有體系的結合是關鍵,其還要重點考慮以下問題:
1)場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要有側重點。要針對管道企業(yè)自身管理體制的需求,同時要結合國情、企業(yè)生產運行與設施實際情況,重點考慮不同生產設施風險區(qū)域的分布等情況,切忌全面鋪開,可以采取總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場站完整性管理,選擇合適的風險評估技術,同時考慮人員的素質,加大場站完整性理念的培訓。
2)場站完整性管理要考慮和現(xiàn)有實施管理方法的融合,并考慮與HSE體系的融合,目前傳統(tǒng)場站管理模式已開展超過40a,有很多方法可以融合借鑒,場站完整性管理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強化風險的控制和管理,與HSE體系中的管理思想路線是一致的。完整性管理重在資產的本質安全管理,強調技術方法和手段的具體應用;HSE管理強調安全、環(huán)境、健康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場站完整性管理是HSE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場站完整性管理細化了HSE體系中資產管理的若干要素,使HSE體系更具有操作性。
3)堅持場站完整性管理技術的國際化。要不斷學習國際管道管理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與管理手段,特別是場站風險識別和完整性評價新技術的使用,選擇合適的RCM、RBI、SIL等風險評估技術并推廣使用,提高對隱性風險的準確判斷。
4)始終跟蹤場站完整性管理發(fā)展的新趨勢。未來管理發(fā)展必然向四維(4D)管理的方向發(fā)展,就是在完整性管理成熟應用的基礎上,將思想、組織、管理者、技術和方法固化在一個系統(tǒng)平臺上,將IT(3S)技術與管道完整性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生產管理、應急管理、技術管理、培訓管理、質量管理等有序集成,形成多個系統(tǒng)共享一個數(shù)據(jù)倉庫,并將完整性評價和決策支持作為智能化管理的手段。
5)管道完整性管理與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結合,必將逐步向智能化、科學化的決策方向邁進,模塊化、專業(yè)化建設將是完整性管理的技術發(fā)展方向。利用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充分發(fā)揮完整性管理平臺的應急搶險、應急決策等功能,完成與各主要信息系統(tǒng)之間的數(shù)據(jù)集成,將是面臨的技術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l]董紹華.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與管理[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7.
DONG Shaohua.The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M].Beijin9:China Petrochemical Press,2007.
[2]董紹華.管道完整性管理體系與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9.
DONG Shaohua.The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actice[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9.
[3]楊祖佩,工維斌.我國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體系發(fā)展與建議[J].油氣儲運,2006,25(9):1-3.
YANG Zupei,WANG Weibin.The sugges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J].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2006,25(9):1-3.
[4]姚安林,徐濤龍,李又綠,等.國內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應予重視的問題[J].油氣儲運,2010,29(10):721-725.
YAO Anlin,XU Taolong,LI Youlti,et al.Top priority of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for domestic oil and gas pipelines[J].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2010,29(10):721-725.
[5]馬思平,張宏,魏萍,等.靖邊氣田在役天然氣管線完整性管理體系的建立[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1,40(4):424-428.
MA Siping,ZHANG Hong,WEI Ping,et al.Establishment of integr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natural gas pipeline in service in Jingbian Gas Field[J].Chero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2011,40(4):424-428.
[6]馬發(fā)明,余朝毅,郭建華.四川盆地高含硫氣井完整性管理技術與應用——以龍崗氣田為例[J].天然氣工業(yè),2013,33(1):122-127.
MA Farning,SHE Chaoyi,GUO Jianhua.The integr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sulfur gas wells in the Longgang Gas Field,Sichuan Basin[J].Natural Gas Industry,2013,33(1):122-127.
[7]王毅輝,李勇,蔣蓉,等.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與實踐[J].天然氣工業(yè),2013,33(3):78-83.
WANG Yihui,LI Yong,JIANG Rong,et al.Research and practices of the integrity management of gas pipeline operated by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and Gasfield Company[J].Natural Gas Industry,2013,33(3):78-83.
[8]陳懷龍,夏太武,袁樹海,等.安全完整性等級在天然氣處理裝置中的應用[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0,39(6):538-541.
CHEN Huailong,XIA Taiwu,YUAN Shuhai,et al.Application of safety integrity level in natural gas processing equipment[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2010,39(6):538-541.
[9]袁樹海,宋彬,李范書,等.安全完整性等級SIl。應用研究與實踐[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2,4l(1):l07-109.
YUAN Shuhai,SONG Bin,LI Fanshu,et al.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afety integrity level[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2012,41(1):107-109.
[10]付子航,單彤文.大型LNG儲罐完整性管理初探[J].天然氣工業(yè),2012,32(3):86-93.
FU Zihang,SHAN Tongwen.Integri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large LNG tanks[J].Natural Gas Industry,2012,32(3):86-93.
[11]姚安林,趙忠剛,李又綠,等.油氣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天然氣工業(yè),2009,29(8):97-100.
YAO Anlin,ZHAO Zhonggang,LI Youlǜ,et al.The developing trend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J].Natural Gas Industry,2009,29(8):97-l00.
[12]劉毅軍,甘麗華,于汐.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式經濟效益評價方法[J].天然氣工業(yè),2005,25(4):181-184.
LIU Yij un,GAN Lihua,YU Xi.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mode of economic benefit evaluation method[J].Natural Gas Industry,2005,25(4):181-184.
[13]么惠全,馮偉,張照旭,等.西氣東輸一線管道地質災害風險監(jiān)測預警體系[J].天然氣工業(yè),2012,32(1):81-84.
YAO Huiquan,FENG Wei,ZHANG Zhaoxu,et al.A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Line One of the West East Gas Pipeline[J].Natural Gas Industry,2012,32(1):81-84.
[14]楊筱蘅,嚴大凡.逐步實施我國油氣管道的完整性管理[J].天然氣工業(yè),2004,24(11):120-123.
YANG Xiaoheng,YAN Dafan.Phasing in oil and gas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J].Natural Gas Industry,2004,24(11):120-123.
[15]王弢,帥?。艿劳暾怨芾順藴始捌渲С煮w系[J].天然氣工業(yè),2006,26(11):l26-129.
WANG Tao,SHUAI Jian.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its support system[J].Natural Gas Industry,2006,26(11):126-l29.
[16]董紹華.四維管理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J].天然氣工業(yè),2007,27(12):147-151.
DONG Shaohua.The four dimensional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J].Natural Gas Industry,2007,27(12):147-151.
[17]王汝林,王小寧,陳曙光,等.物聯(lián)網(wǎng)基礎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WANG Rulin,WANG Xiaoning.CHEN Shuguang.et al.The internet of things base and application[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1.
[18]崔紅升,魏政.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油氣管道中的應用展望[J].油氣儲運,2011,30(8):603-607.
CUI Hongsheng,WEI Zheng.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outlook in the oil gas pipelines[J].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2011,30(8):603-607.
[19]董紹華,韓忠晨,楊毅,等.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應用[J].油氣儲運,2012,31(12):906-908.
DONG Shaohua,HAN Zhongchen,YANG Yi,et al.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J].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2012,31(12):906-908.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委員會.GB l7820—2012天然氣[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The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B l7820—2012 Natural gas[S].Beijing:China Standardization Press,2012.
[21]劉詩分.長輸管道安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LIU Shifen.The safety of long-distance pipeline[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4.
[22]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Risk based inspection baseresource document[S].Washington DC:API,2000.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委員會.GB/T 6075.6—2002在非旋轉部件上測量和評價機器的機械振動第6部分:功率大于l00kW的往復式機器[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The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B/T 6075.6—2002 Mechanical vibration evaluation of machine vibration by measurements on nonrotating parts:Part 6-Reciprocating machines with power ratings above l00kW[S].Beijing:China Standardization Press,2002.
本文作者:董紹華 韓忠晨 費凡 曹興 安宇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支付寶轉賬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